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提升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备战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决定举办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参照《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有关要求,现将竞赛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
二、组织机构 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由校团委、科研处、教务处作为主办单位,负责竞赛组织工作及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三、参赛对象 2023年6月1日前在我校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
四、参赛类别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论文作者仅限本科生。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五、推进步骤 (一)院系级初赛阶段(2022年11月4日前)。各二级团委做好竞赛宣传动员工作,开展院系级比赛,遴选参加全校比赛的作品,整理报送参赛有关材料。原则上需要通过文本评审和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选拔推荐到校赛阶段的作品,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公示内容须包括项目名称、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
请有意愿参赛的队伍于2022年11月3日17:30前将作品材料(项目书,包含图片、视频、项目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申报书(附件1)及申报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含可编辑的word版本及盖章后扫描的pdf版本)打包发到院系负责人邮箱:2391903583@qq.com,邮件主题为:2023年“挑战杯”+院系名称。另外,申报汇总表(附件2)需报送纸质版至6教103办公室学生助理处。
(二)校级初赛阶段(2022年12月1日前)。完成参赛资格审查、整理审核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进入校级决赛的作品。
(三)校级决赛阶段(2022年12月15日前)。举行校级决赛公开答辩,由专家对晋级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各等次奖项。
(四)培育提升阶段(2022年12月-2023年3月)。从校级决赛获奖作品中按照先后顺序确定推荐参加省赛的作品并进行公示(具体推荐数量根据省赛通知确定)。学校相关部门及相关院系根据实际,组织专家对参加省赛的作品进行指导,开展团队模拟训练。
六、奖项设置 本届竞赛设集体奖、项目奖。集体奖依据院系组织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项目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七、参赛形式及要求 (一)每件作品参赛学生人数不能超过10名,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鼓励参赛学生多学科、多专业综合组队参赛。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相关部门审核确认。作品完成省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二)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即2023年6月1日)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三)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相应类别进行评审;
(四)每人(每个团队)限报1个参赛项目;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组别,不得兼报。如团队或个人多报作品,将取消该团队或该个人所在团队的全部参赛资格;
(五)毕业生的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荣获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联系人:陈思思,联系电话:13682261888)
附件: 1.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作品申报书 2.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作品汇总表 3.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附件
提取码:fhnh
来源:zoty中欧体育团委